首页诗词名句 正文

诗经:鸿雁

时间:2014/7/25 16:31 分类:诗词名句

  《诗经: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1、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2、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3、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4、劬劳:勤劳辛苦。
  5、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6、鳏: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7、于垣:筑墙。
  8、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9、究:终。宅:居住。
  10、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11、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12、宣骄:骄奢。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
  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
  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
  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
  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
  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

  赏析

  《鸿雁》一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以自喻。首章写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劳役,连鳏寡之人也不能幸免,反映了受害者的广泛,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无情。振翅高飞的大雁勾起了流民颠沛流离无处安身的感叹,感叹中包含着对繁重徭役的深深哀怨。次章承接上章,具体描写流民服劳役筑墙的情景。鸿雁**泽中,象征着流民在工地上集体劳作,协同筑起很多堵高墙,然而自己却无安身之地。“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的发问,道出了流民心中的不平和愤慨。末章写流民悲哀作歌,诉说悲惨的命运,反而遭到那些贵族富人的嘲弄和讥笑。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全诗三章根据所述内容的不同,或是兴而比,或是比而兴。一章以鸿雁振羽高飞兴流民远行的劬劳,二章以鸿雁集于泽中,兴流民**一处筑墙。这两章都是兴中有比,具有象征意味。第三章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是比中含兴。比兴意蕴的交融渗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艺术表现力。由于此诗贴切的喻意,以后“哀鸿”、“鸿雁”即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另外,此诗每章所写的具体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首章写出行野外,次章写工地筑墙,末章表述哀怨,内容逐层展开,主题得到了升华。再加上“鸿雁”、“劬劳”等词在诗中反覆出现,形成了重章叠唱的特点,有一唱三叹的韵味。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