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度热文 正文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时间:2017/4/11 12:24 分类:深度热文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文/六神磊磊

  一

  金庸小时候,家里住在海宁县的袁花镇上,没有学区房。

  他读的小学,是袁花镇小学。用今天的话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中心小。

  今天,这所小学很美,办得也挺棒。但是当时……

  反正你们家长们多半是看不上的。

  金庸读中学,一波三折,又遇到抗战爆发,读一阵就换一个地方,好像打游击。

  他先读的联合中学,是七所流亡的学校合并成的,金庸又闲不住,忍不住要搞事情,写东西讽刺训导主任。

  结果可想而知——出(开)名(除)。于是只好转到衢州中学。

  没学几年,日军打下了金华,逼近衢州,学校只得停课,给大家发流亡学生证明,就地散伙,各找各妈。

  17岁的金庸就怀揣着这样一份流亡学生证,上面盖着“衢州中学”的公章,背着衣服、干粮和随身的书籍,到重庆继续求学。

  用今天的话说,金庸,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二

  但是,别着急。

  小金庸家是没有学区房,但是有三间书房!三间!

  今天,你家有几间书房?

  那里面有很多线装书。据他弟弟回忆,这里面有《荒江女侠》《封神演义》《儿女英雄传》《明史》《水浒》……这些书,小金庸早早地就读完了。

  据说《荒江女侠》就是他8岁看的。我现在三十多了,《荒江女侠》还没看过……

  不止是旧书,金庸家里还到处是新文艺作品。

  他的父亲和哥哥有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世界各地的旅行记,天南地北,无所不包。还有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报》。这些都成了小金庸的读物。

  金庸的父亲给他送礼物,动不动就送书。10岁那年的圣诞节,父亲送给了小金庸一本狄更斯的《圣诞颂歌》。

  你看人家父亲的段位!

  这本书对金庸的影响,怎么说都不过分。他说这是“一个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一本伟大的书”。很多年后,每到圣诞节,金庸都还要翻出这本书来,读上几段,怀念父亲。

  我一直不懂什么叫“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伟大的书”。直到后来邂逅了《悲惨世界》,才有了这种感觉,有点明白了金庸的意思。

  三

  那么金庸小时候的玩具又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简单讲一下: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光绪丙戌年的进士,做过丹阳知县,后来不当官了,回家编书。

  他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规模很大,有好几百卷之多,但是雕版还没完工就去世了,书也没印出来。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了小金庸的玩具。

  我当初读到这里就有点想跪了:看看人家,连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诗钞的雕版!

  一对比真是很惭愧,我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是街头的游戏机,什么快打旋风、街头霸王之类。

  金庸家里的男性长辈喜欢读书,女性长辈也一样。

  他的母亲徐禄,也就是徐志摩的姑姑,后来《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的母亲徐潮生的原型。她读过私塾,喜欢诗文,平时手不释卷。徐禄的书法也好,会写一笔漂亮的小楷。

  金庸回忆说,小时候母亲和姊妹、姑嫂们喜欢读《红楼梦》,大家经常比赛背诵《红楼梦》的回目词,赢了的就得一粒糖。

  再看看我们现在,三姑六婆坐在一起就是八卦、说媒、打麻将,有比赛背诵《红楼梦》回目词的吗?

  四

  金庸从小到大,一路学霸。

  你读他同学的回忆录,无论哪个时期,没有说查良镛成绩不牛的。

  他数理化都很优秀,英文、国文更是出类拔萃。后来《衢州日报》有记者去查旧档案,发现金庸的公民、体育、国文等全部15门功课,全班同学平均都是六七十分,金庸平均成绩82.9分,全班第一。

  从衢中离开后,他来到重庆,又考上了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大公报》在全国招两个译电员,三千多人报名,录取比例1500:1。

  23岁的金庸一路过关斩将,成功被录取,不久被报社派去香港。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

  这就是一个“乡镇中心小”出来的孩子的故事。

  你看金庸的长辈们,从祖父到爸妈,留给他的不是一个显赫的求学履历,送他到这个那个名校。

  他们馈赠给小金庸的,是从小到大无数的书。小金庸玩的是书,家里到处是书,过节的礼物也是书,父亲母亲也带头看书。

  他到底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还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这样的孩子,你觉得会差到哪里去?

  五

  金庸上学的时代,和今天隔了大半个世纪,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但我觉得道理还是差不多的。

  其实,实在买不了学区很好的房子,那又怎么样,又有什么可怕,只要你们自己爱学习,喜欢读书,把头带好了,我看小孩输不到哪里去。

  买学区房你没有条件,买几本书你还没有条件吗?

  反过来,你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天天抠脚打牌,学区房又怎么样,就能让你孩子爱学习吗?

  乌克兰有个叫马卡连柯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以前讲过一个故事,有朋友郁闷地问我:为什么自己小孩不喜欢读书呢?

  我说你家里有书吗?你们两个人平时就喜欢打牌,家里除了电器说明书之外,连一张带字儿的纸都找不到,你孩子会喜欢读书才怪了。

  同样的,你自己不学习,却去挤破头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拼,但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你是在花巨款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不贵,别人也抢不了的。那就是你自己的书房。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