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后感 正文

盲山影评

时间:2014/8/9 14:36 分类:观后感

  盲山影评(一)

  这部电影是根据一部题为神木的小说改编的,可是却让我们觉得比自己印象里的更真实,导演基本上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叙述故事,放弃配乐,而还原生活本来的声音,所以我们无法感受到所谓电影的美感而是心灵深深的震撼和沉思。导演是用一个正常人的人格来拍这部电影。

  故事的背景放在一个偏远山区的煤矿上,对象是我们所忽略的矿工。主人公元凤鸣是一个辍学出来打工的中学生,他有很好的愿望,希望赚足了钱回去供妹妹读书然后自己返回学校。可是现实是残酷的,他遇到了唐朝阳和宋金明。故事一开始就记录了他们一次成功的谋杀,他们杀人时的笑容让人觉得冷到了骨子里,在他们眼里那个无辜的矿工只是他们谋财的一个工具,甚至根本没必要知道那个人叫什么,那张****代表那个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就是一张身份证,一个出卖劳力的的工具。这种观点的根源在于上层,那些矿主把矿工当成工具,所以唐朝阳才会说等他有了钱,他也会开个矿。虽然这样唐宋两人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也因为这样才有了之后的两人的冲突。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变得这样麻木不仁,故事里并没有说明可是又似乎有些许的暗示。

  在我看来,宋金明与元凤鸣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辍学出来打工的,元希望继续回去读书,而宋则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在街上元看到一个考上高中的学生乞讨,他借钱都要帮助一点,而宋也是问也没问就捐了钱(他连看碟都不舍得)。与之相反的是唐朝阳这个人物,他一味的追着钱财,而得到之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完全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对这个世界没有了半点同情与信任。

  元凤鸣在所有人物中是唯一一个没受污染的人,或许是因为刚入世的关系,他身上人性的光辉唤起了宋金明心中的同情心,唐宋才会起了冲突。片中有个情节使我印象深刻,就是当元凤鸣出矿时明媚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而唐宋则非常习惯。一个人在矿中阴暗的环境下很长时间肯定会一时不适应阳光。唐宋虽然站在阳光下,可是那种黑暗并没有离开他们,那种黑暗已经渗入他们内心,始终包围着他们。或许他们也曾不习惯,可是当他们融入黑暗中便有了一种虚幻的安全感。

  元凤鸣在第一次刮胡子时那严肃而又认真的神情让我忍俊不禁,他看着他的胡子好一会儿,然后慢慢地刮去,仿佛古代的**礼那样庄重。我相信他**了,可是我怀疑他还可不可以重回学校了,当唐宋第一次带他去洗头房时,他第一次知道了**的所谓秘密,他羞愧地认为自己做了坏事,可是之后又回味起来傻傻的笑了起来,像个小孩的心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他开始接触社会。最后他看到了唐宋的真面目,并糊里糊涂的拿着他“亲人”的赔偿金,把两个人给火化了,我对元凤鸣的未来很不确定,说不定他会是第二个宋金明。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其他人,比如矿长口中的领导,矿上的其他矿工,还有那些妓女,他们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当有谋杀发生后,矿长很熟练的让人把路口堵住,并与唐宋私下了事,显然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出事。当地**与矿主相勾结谋取着私利,一个矿工死后的赔偿金只不过两三万,而那些领导却要上百万。矿上的工人都是穷人,他们不仅忍受着矿上严峻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得帮着矿主隐瞒消息,因为这是他们生活收入的唯一来源。洗头房里的妓女廉价出卖着自己的肉体,是生活逼迫着她们走上这条唯一的绝路。当然这并不能代表全面的社会,可是确实一个真实的社会一角的缩影。在这里道德是如此的无助,人性被极度的扭曲,如同在矿洞中工人头上的灯光一样,仅凭着那一点点人性的微光怎能驱除这无边的黑暗,同时那人性也存在着被侵蚀的危险。唐朝阳宋金明只不过是被异化之后的结果,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带着怜悯的心情去同情他们的命运呢?


  盲山影评(二)

  相对于盲井来讲,盲山的力度显然轻了很多,少了那么一种张力,感觉叙事延伸还有主题表达都有其不尽如人意之处。即使是不和谐版的结局也发挥得不够彻底。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做出来。

  看的时候,我总在想:假如我是里面被拐卖的她,我会怎么做呢?想来想去,都觉得她这大学生真的未免过于天真,太没有社会经验了。如果说一开始她因为赚钱心切而被骗上当还算情有可原,但后来她连续几次逃跑都没总结出一个教训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想也知道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所以在逃离他们视野后应该想到的是先怎样去掩护自己而不被他们发现,而她却堂堂然地走在马路上,这能不被人抓住吗?连我看了都不由为她担心。好不容易逃到镇上就立刻找车站坐车离开,怎么就没想到他们也会想到这一点进而堵在路上呢?我以为先找个地方躲起来静观其变会是一个明智之举。更何况,在逃走前,是不是应当要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呢?怎么可以就这么冲动想逃就逃呢?还有,一直写信让邮递员寄出去却一直没有回音,本应该早就怀疑被暗中做了手脚,她却还傻傻地一直坚持不懈地写信,要不是那个小男孩告诉了她,她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她是太相信人性本善了吧。我不禁要问导演:难道这就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吗?最后,好不容易父亲带着警察赶来救她了,她面对辛苦赶来的父亲第一句话竟是责怪的语气:你咋才来啊?这个女的实在是太让人气愤了!在要紧关头还抱着她的娃儿不放,尽在那里拖时间,看得都让人心急。

  总结下来,才发现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竟是出在这个女大学生身上,人物的塑造上有太多可以让人诟病的地方了。而这一败笔已经足以掩盖电影中其它不合理之处了。

  那个女大学生的愚蠢已经耗掉了我本来就不泛滥的同情心,真的有点可悲,整部电影看下来,我竟忽略了它本来要凸显的主题:当时偏僻山区人们封闭落后的思想和荒蛮的行为,还有那个环境下拐卖妇女的***以及相互利用勾结的阴暗,或是警察的无能。本应该是讽刺批判的题材却成了现在的样子,真的很可惜。

  难道这种题材就只能将女大学生塑造成这样子吗?


  盲山影评(三)

  今天,我看完了《盲山》这部电影,这部影片太沉重了,以至于我看完后好久都不能摆脱出那种心境。真不愧为“2007年最具震撼力的中国电影”。

  影片介绍了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在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女孩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经过一段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和她的老板早已不知去向,她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后来,白雪梅被人告知,她已经被家里人卖给40岁农民黄德贵做老婆了。到这时候她才知道,自己上了人贩子的当了。

  白雪梅想要回家,却遭到了黄德贵的拒绝。到了晚上黄德贵**要和白雪梅睡觉,她坚决不肯就范。愤怒的黄德贵强奸了她,并且将她关在屋里。白雪梅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毒打、漫骂。白雪梅从此过上了暗无天日的奴隶的生活。

  性格坚强的白雪梅不断寻找机会的逃跑。但是这个封闭的山村中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助她这个外来人。他们反而还帮助黄德贵对她严加看守。她每次逃跑都被抓回来,当众毒打。村民们的自私和冷漠,当地官员和警察的渎职行为使她在那里孤立无援。

  一段时间后,白雪梅为黄德贵生了一个男孩,使黄家对她放松了警惕。白雪梅在李青山的帮助下,和父母取得了联系。由于村民的阻挠,与父亲一同而来的两个警察无法救出白雪梅,于是他们商量改天偷偷救走白雪梅,白父留这陪女儿。某日,在警察的帮助下,她终于逃出了这个山村。但是她的孩子却不得不留在那里。

  我非常同情女主角白雪梅的遭遇,同时我也敬佩她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那个村子里,也有很多同白雪梅一样被拐卖而来的妇女,然而她们先前是抗争的,几次失败之后,尤其是生儿育女之后,也就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她们不愿离开自己的儿女,而且也适应了那儿的生活,也认命了。但是白雪梅却没有被羁绊住,她仍然坚持抗争,一次又一次的逃脱,一次又一次的被抓,最终她成功了。为什么当今社会任然存在妇女贩卖的现象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原因有很多个。一是妇女缺乏自保护安全意识,白雪梅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又急于寻找工作,面对奸诈的人贩子,没有提高自我的警觉性和防范性,在谎言里和金钱的**下就会迷失自我。总之,就是两个字天真。因此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防范意识。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努力学习并提高安全意识。(m.lz13.cn)二是偏远地区缺乏文明熏陶,影片中那个小山村远离城市,生产力水平近乎原始,并且只开设了一个小学,文化教育落后,人们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小山村里大多数都是农民,深受愚昧的老思想影响,认为传宗接代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弃其他不顾。影片中黄德贵的父母为了让儿子传宗接代,与人贩子交易,买了一媳妇,白雪梅不肯就范,就苦苦地求她,雪梅仍不肯,最终就用强了。因此我们应加强推广九年制义务教育,使教育更广泛,每个人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尤其在偏远山区。假如他们读过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就不会有那样的事情发生了。三是当今社会人性的冷漠,白雪梅曾向村民一次次求救,但是没人站出来帮助她,很多人都是事不关己,红灯高高挂起如村主任说,“你怎么证明你是被骗的?”“好的,我调查调查”一副官场作风,推了个一干二净。戴红袖标收费的人,面对求救漠然地说“你们家里的事管不了”罢了还告诉黄“这也要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