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后感 正文

黄土地影评

日期:2014/8/8 分类:观后感

  黄土地影评(一)

  看《黄土地》,心情是抑郁的,虽然有那辽阔的长空,无垠的黄土地,以及那浩浩汤汤、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但是画面之外的那种沉重的思想却紧紧压在人们心头,一刻也不放松;虽然有嘹亮的信天游、奔放、欢快的腰鼓阵,但是蕴蓄其中的又有多少的心酸和悲苦!《黄土地》上的痛,不仅仅是翠巧的不幸,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麻木,有更多、更多的东西深深地埋在那黄土层的深处。

  影片的开头以篆书交代故事背景,八路军战士顾青来到黄土高原上收集民歌。情节的发展由顾青搜集“信天游”这一陕北民歌形式贯穿,内中亦是掺杂着红色政权与封建思想的矛盾和冲突。

  《黄土地》的基色是黄、灰和黑,影片中亦是处处充斥着沉重和不明朗,而迎亲队伍出现用大大的营造了气氛。

  淳朴的农民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生活在封建礼教下的“翠巧”,不说话的憨憨,像雕塑一样的翠巧爹。电影的语言内敛平静,可是表面宁静和谐的村庄却抵挡不了人们激烈躁动的情绪。人终究仍不甘于作为苍天之奴隶,亦不愿等同于地上之草木。顾青这个“公家人”作为包括农民土地革命在内的整个中国现代社会革命的星火,点燃了黄土地上新一代像翠巧、憨憨这一类真正有灵性的草木。

  翠巧内心一直在默默反抗,她渴望冲破这座封闭的村庄带给她的束缚,渴望走出这片黄土地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她想要自由,想要完美的爱情。她梦想自己能把握命运。

  当她看到顾青时,她想到自己的命运或许会被他改变。这样暗自的喜悦令她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她看顾的眼神透出的爱怜与喜悦,感情纯净而又含蓄。翠巧的内心充满了对顾大哥敬佩和新生活的向往。

  影片中昏暗的灯光同主人公向往光明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不多的台词却透露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怅惘的感情在嘹亮的信天游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顾青要走了,憨憨送了一程又一程,翠巧说出了那句“带我走!”然,“庄稼人有庄稼人的规矩!军人也有军人的规矩“命运不会出现奇迹。顾青只是新文化的传播者而非救世主,依依惜别之后,只剩下翠巧那孤独的歌声在这片贫瘠而丰腴的土地上回响。

  旧式婚姻的迫害是翠巧无法摆脱厄运,翠巧只能借助“信天游”来抒发内心的痛苦,文中的”酸曲“的说法在这里得到了证明。在现实和命运的压力下,无助的翠巧只好屈从了。

  翠巧决心与命运抗争,抚育她的黄河水无情的将她吞没了,色调不断的转变,延安的锣鼓方阵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一种对新生活的迫不及待的深沉的呼唤。出现了象征着中国千百年来封建遗毒的“海龙王”和祈雨的农民们,“祭天求雨”的村民们面对龟裂的土地,在那块石头的碑前,虔诚的祈祷,场面神圣却心酸。

  希望出现了!人们在奔跑,在流动的镜头后面,却出现了一个凝滞的军人的身影。憨憨从人群中挤出来,转身向后奔跑,“憨憨”能奔向他的新生吗?这似乎使人在这宿命的人群中看到了希望。

  影片中的音乐是张扬的。陕北民歌的粗狂,风趣,哀婉贯穿了电影的始终,故事由歌声起,由歌声终。陕北民歌在这里就像人的一生,空旷且嘹亮。影片的剧情显然并不是创作者想着力表现的,全片的对白简洁却有力,构图大气,大色块的运用使画面极富冲击力,与贯穿影片始终的民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黄土高原上几千来的历史积淀与淳朴、愚钝的民风和他们向往光明的意愿。


  黄土地影评(二)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器晚成”,陈凯歌以老子之言解释“深谷回声”,即《黄土地》的原名。与陈凯歌唯一一次合作并在本片中担任摄影的张艺谋,充分的将这一片无垠的黄土地充满画面之中,孕育这一方陕西人民的黄土地。娶亲的队伍被包裹在养育他们的黄土地中,他们是渺小的,无边无际到每个人都走不出去,亦是没有想过走出去。他们沿袭着“规矩”,无论是成亲嫁女还是祭天求雨。

  影片以一场规规矩矩的婚礼开始,新娘穿着红袄伴着“然后子,一辈子,和和美美过日子”在未满十四周岁时嫁了人。相亲们参加观看,没有欢天喜地的气氛只有习以为常的无声。相亲们是沉默的,如同自己的故乡,沿袭着这片土地的风貌,憨厚朴实不多言。在和顾青的打招呼中,他们只有“哦。”(m.lz13.cn)“吃。”“喝。”这样简单的对话,却让我们在不多的台词中读到更多更加深刻的潜台词,亦令我们感受到影片的基调是如此,没有对抗和纷争,没有需要打垮的邪恶势力,只有一贯如此的静默,可是这沉寂是千百年不破的规矩造就的,我们感受到了没有展现给我们的,是埋藏在这沉默土地和规矩下波涛汹涌的力求改变思想,如主人公翠巧。

  陕西人民话不多,他们依然会表达自己的心声,那便是本片男主角来到北边的源头——民歌。他带着收集民歌的任务,将民歌改编成朗朗上口的革命之歌,教给战士军人们唱鼓舞士气。同时,他也给翠巧一家带来了南边儿的变化——五尺大男动针线,女孩剪了辫子打鬼子,女孩子读书写字自主支配婚姻。这些让女主农家女孩翠巧动了心思,如果媒婆不来和翠巧父亲说娃娃亲,如果没有顾青在此时离开,只怕这些只是翠巧作为少女时经历的小插曲。但是南边儿的“满园春色”是管不住的,翠巧再不想认命和人做米面夫妻。然而,她无法做出反抗,阻止她的是一贯对她好的家人,是生她养她的黄土地,所以她只能离开。她让顾青带她走,顾青却说组织有规矩。北边儿的规矩让她安于旧生活,南边儿的规矩让她不能步入新生活,最后她连夜离开投奔顾青描述过的组织。然,她的归宿确是哺乳她的滔滔河水,葬于这片黄土地。

  翠巧是一个符号,代表着时代变换交替中必然的牺牲品,牺牲在即将被新生活取代的旧礼教中。现在重新看这部电影,确有时过境迁之感,但是留给观众的绝不仅仅是历史,绝不仅仅是第五代导演的辉煌印记。

  时间箭头让时间一去不回,而钟针却在钟盘上画着圆圈,现在总是会和过去相逢,同时昭示着未来。以翠巧的爹为代表的人将生活归结为命,想冲破预设命运的人,有些如翠巧成为牺牲品,有些如憨子在尊天命的人群中逆流而上,不知多久才能走到顾青身边。从画面移开,看看当代世界的周遭人再看看自己,是否依然认命,是否随波逐流的生存?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