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 正文

修养读后感

日期:2014/9/28 分类:读后感

  修养读后感(一)

  《修养:学会做一个人格上的成功者》:再版148次,本书是日本近代思想文化先驱新渡户稻造的经典作品,影响百年来日本人的修养之书。作者主张,个人修养比功名利禄更重要。较之教人如何成为事业上的成功者,也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引用作者的话,“自省而果断,即使贫穷内心也会满足,即使受到诽谤也会自得其乐,即使身陷逆境也会感到幸福,怀着感激之情度过每一天。这就是我讲解修养的目的。”

  新渡户稻造这本《修养》恰恰在这方面有其价值。书中,他将东西方经典和自己对当时的日本社会风潮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于一炉,在经典与民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得经典走向大众、亲近大众、服务大众,以此改造国民的思想、熔铸国民的气质、提升国民的人格。显而易见,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基督文化是《修养》的两根支柱。作者开篇就将《大学》“修齐治平”之“修身”视为修养概念的来源,继而将基督“饲养羔羊”之语转用于“修养”的“养”,使得修养一词同时迸发出东西文明的光彩,构思精巧而妙造自然,双峰并起而互为一体,实为大家手笔。进入正文后继续旁征博引。以第七章“对待名誉的心理”为例,忽而孔子孟子菜根谭,忽而圣经古希腊莎士比亚,甚至拿破仑和《鲁宾逊漂流记》也联翩登场。又不忘引用日本临济宗中兴之祖白隐禅师逸事和之于日本人的“诚”之含义,信手拈来,随机生发。

  通过对青年、立志、职业、信念、勇气、克己、名誉、储蓄、阅读、逆境、顺境、处世、道路、默思、夏天以及新年等16个话题的阅读我了解到虽然书中都是平凡的道理,平凡的事,平凡的人,但是通过“修养”,可以提高人格的境界,提高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最终因为这种平凡的坚持,成就伟大的道德。所谓非凡之事成就平凡之人就是这个道理。且新渡户稻造学贯东西,通晓古今,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的格言典故。东方的《论语》、《菜根谭》,西方的《圣经》、《英雄论》,东方的和歌、汉诗,西方的诗歌、诗剧,古代英雄豪杰、圣贤名士的故事,现代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逸事……随时出现在他的文章里,新渡户先生还着重谈到勇气,指出了,一个人不仅需要先前冲的勇气,而且也要注意修养退守的勇气,前进自然是需要勇气的,而退守的勇气也是可嘉的。恪守道义是修炼勇气的第一步,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在日本战国时代,上杉谦信举起的“义”大旗。在修练勇气的过程中,如果借鉴伟人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很多人的传记中都记载了如何面对危机的故事。

  作者认为修养的目的并非使人成为惊天动地的英雄豪杰获取荣华富贵,而在于提升人格境界,因而日常性的平凡努力比什么都重要。他在总论中写道:“也许有的人看到我用平凡二字感到不快。我所说的平凡任务尽管性质上是平凡的,但是,执行任务的人,绝不能称为平凡的人。”作者为此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早晨有一个卖纳豆(大豆发酵做成的一种类似湿豆豉的豆制品)的妇女从他家门前经过。她的职业平凡,买卖也很寻常,但她风雨不误,不乱开价,纳豆做得一丝不苟,态度诚恳热情。用赚得的钱养活卧病在床的丈夫和背上的孩子——有这样的人品,“她不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吗?”在作者眼里,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功成名就的精英,平凡的人也可以通过人格修养成为了不起的人。此书还涉及了青年如何立志、如何选择职业,怎样坚持信念、训练勇气,克己之心如何修养,如何对待名誉,储蓄、读书的方法,身处逆境时的修养、身处顺境时的心得,处世的标准等修养的诸多方面。

  《修养》依据作者复杂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融会东西方和古今的思想学问,以个人的人格提升为其论述宗旨,重点强调的是修身立其诚的道德实践性和具体性。作者试图为普通人提供在平凡中超越平凡、于日常中克服凡庸的道德说法。这样,思想学问化成了智慧,经验和阅历铸成了一条条生命的箴言,阅读《修养》一书,我能够感觉到新渡户稻造是在倡导通过修养提升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告诉大家,在暑天以及新年是修养的最好时间,在平时的时候要多思考,多静默默思,这些内容对一个人的修身养性都是很有帮助的。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都需要高要求自己,自己心中也需要不断地树立目标,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充实自己的梦想。


  修养读后感(二)

  朱老前辈,是着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曾写过许多着作,其中《谈修养》这本书属于朱老先生的早期作品。文章读上去浅显易懂,但其中之深刻含义却要仔细琢磨一番。虽是老先生早年作品,但对于我们当代青年却还有着很多的现实意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情操、素质紧密联系,可以说,人活着容易,但如何活的有修养却需要磨练和思考一番。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养”就是“提高”,“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对修养的一种解读,是对高尚品质与处世哲学的一种认识。它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有志气,而且能拼搏,不仅热爱事业,而且热爱生活积极上进,不仅有着高尚的道德和情趣,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阅历,而且还要有着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开拓的精神。有修养的人,一定是有爱心并且知识渊博的人。一定是爱学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自己的修养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的人。

  朱老用二十谈,谈出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我更喜欢把它解读为这是朱老与青年人之间的恳谈。读书伊始,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在抗战胜利后的日子,起初会担心这样的内容会不会有些过时,但当你细细品读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更是有思想精髓的。这其中饱含着朱老对我们青年,对我们民族寄予的厚望。并以自身的角度去体验青年存在的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焦虑和担忧,说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作为在学校学习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我们,在大学这个看似安逸的环境中,只有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我们的祖国。

  读书过程中我记下了许多给我很大启发的东西,比如:“知难行易”“理想与事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事实而在理想”“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选择走抵抗力最大的而不走抵抗力最低的道路”“社会愈恶愈需要有少数特立独行的人们去转移风气”,以及不善处群的解决方法,过团体的活动等。其中尤其是谈读书这一章给我很大启发,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m.lz13.cn)其中好处自然不用多说,但是真正做到会读书自然也不容易,读而不思,不行,爱读书,思考中读,读就要读经典,而且不能要拿它作为一个任务,要把它当成朋友一样去交流,谈心。读书在于选得精,读得透。不能说读万卷书,跟没读一样,只记书名。读十年书,不如读十遍书,经典是要用时间品味的。而且读书不能挑食,厌食,只有真正的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做到“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

  读完此书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就像是一台计算机一样,原来系统跑得再快再好,兼容性再强,用的是WindowsXP,看完此书后update成Windows8,说的是质的变化,换句话说,是一种思想认识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原先不懂,没有深入思考和现在明白了,再是原先已经思想过了,现在通过朱老的讲解,理解得更深入了。这二十谈,给我教育最深地方就是有量变才有质变,只有厚积薄发,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实现理想。

  《谈修养》这本书,有很多很多这样的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的道理。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每一个行为都孕育着一个习惯;每一种习惯都体现一个个性,每一个个性都反馈一种修养,每一种修养都决定不一样的命运。”


  修养读后感(三)

  修养,指人的行为和涵养,与人的性格、心理、道德、文化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为人综合素质的表现。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书从不同角度给我们阐释了青年一代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内在修为。

  作为刚刚从学校走出来步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大染缸中,如何做到处事不惊,不腐化堕落,迷茫沉沦,很是重要。

  作为青年一代,往往容易重复“追求”“彷徨”“堕落”这个过程,大家都似蒙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放弃自己的理想。

  作为刚工作的大学生,我们必然要彻底地觉悟,拿出坚毅的意志力,脚踏实地,互助仁爱,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为祖国的建设努力,为人民服务。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