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 正文

读呼兰河传后感

时间:2014/6/14 10:17 分类:读后感

  读呼兰河传后感(一)

  终于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不长的小说,我整整读了有半年的时间,不是不用功,作品所流露出的"孤寂与苦闷"情怀,让我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

  茅盾先生说:"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呼兰河传》)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构思于1937年,完稿于1940年,全书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令人心碎的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

  《呼兰河传》的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小说的第一章所呈现给读者的一个场景。呼兰县城我是去过的,今天的东二道街宽阔的马路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已经找不回作者小说里的丁点影子,感叹时光与文明、进步同行的伟大。

  在现代作家中,萧红不是一位大家,但却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其扛鼎之作《呼兰河传》集中体现了萧红对民族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命的思考,以及在精神上承继了五四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叙事的启蒙主义,也最能体现出她小说创作的风格。

  在萧红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幼年生活的舞台便是她家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在大榆树下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百花和蝴蝶带给萧红童年生活的无限乐趣,这让人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萧红用自己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

  这座大花园对于萧红的意义如同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是其文学创作的精神家园。作者贯穿小说的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小说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让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使了那么大的劲,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一个团圆媳妇死去了,还有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妇女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可以挽救的。每读到此,心中的伤痛油然而生,看着今天妇女们的工作、生活,她们虽有无比的烦恼,但却没有无比的痛苦。

  一部小说带给人们的应是阅读的快感,愉悦是快感,震撼是快感,思索也是一种快感。《呼兰河传》就是这样一部小说,会带给读者触动和思考,不信,您读读看。


  读呼兰河传后感(二)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深沉悠长的,有活泼轻快的,有大发感情的。而萧红写书字字都有情,对家乡的情,对祖父的情,对园子的情。

  但,我们知道,萧红这一生几乎没有快乐,一路坎坷曲折,只有童年,给了她对生命的希望。死,对于她来说不足挂齿,继母的残忍与冷漠她并没有倾诉于纸上。她没有写出自己的痛苦,而是用怜悯的眼光去看别人。整本书字字透露出中国还没有从封建社会走出来,当时的人们被一丝迷信愚昧的黑纱蒙罩着。在我看来,除了萧红、祖父和小团圆媳妇外没有一个是正常的。

  小团圆媳妇这段写得尤其长。读着,心中不由升起悲悯。好好的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黑头发,大眼睛,高个子,在现在看来就是一个大美人。而且生性活泼大方,就因这,婆婆奶奶还有其他的媳妇觉得不打不成。天天虐待,又是打又是在她脚下用烫铁烙印。可怜的小姑娘越来越憔悴。婆婆奶奶们见她这样,请来大神、二神为她跳,希望驱逐团圆媳妇身上的"妖气".这些"大神"纯粹是为了赚钱,说用滚烫的热水烫一烫,妖魔鬼怪就会消除。可怜的姑娘,被烫得昏迷不醒,后悄然离世。婆婆哭得差点瞎了眼,不是哭她的小团圆媳妇死了,而是哭花在她身上的几百两银子!

  可是再看祖父和萧红的园子,有蝴蝶,有蜻蜓,有稻子,有狗尾草,有祖父和她快乐的回忆。跟着祖父,就像去游乐园,兴高采烈,欣喜若狂。那快乐的一幕幕仿佛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天真的孩子拉着祖父的手在园子中尽情玩耍,一会儿追蝴蝶,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又躺在树下睡着了……萧红身为女作者,笔致细腻,观察仔细,与众不同的是,她有亲身实际的感受。她不仅记录呼兰河,记录家乡,记录祖父,更在记录自己,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天真的自己,一个快乐的自己,一个美好的自己。那段时间短暂,祖父立时,这些回忆使她生存的依靠。

  用具写作的水平来看,似乎觉得《呼兰河传》中的很多句子可以删去,但又觉得很有必要。每篇不是很长的文章,甚至只有几句话的章节,觉得读后很是充实。再用最具写作的眼光,她的文章又是最华丽的。

  读着《呼兰河传》,也和作者一样对呼兰河充满情,对祖父充满情,对一切充满情……


  读呼兰河传后感(三)

  手捧《呼兰河传》,坐在房间里,陶醉在故事中。

  这本书讲述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东北呼兰河畔一个小县城里所发生的一个个故事。这本书是萧红写的,写的淳朴,易懂。她在最后一章《尾声》里写道:"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虽然幽美的事情确实不多,但还是被我找到了几件,让我记忆犹新。

  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是: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m.lz13.cn)从这段话里可以体现出作者萧红小时候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小孩,会和祖父开开玩笑,没有什么烦恼。但是,如果仔细读《呼兰河传》的话,就可以发现,其实,萧红家中的后花园就是她小时候最好、最开心的玩乐之地了。比起现在,我们的玩乐之地,萧红家的后花园就显得十分渺小了。

  到后来: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一想起来,又笑了。

  萧红,耍了祖父一把,她为自己在祖父帽子上的完美杰作而感到得意,她在书中多次写到自己的童年是寂寞的,可见这样的开怀大笑有多么难得呀。

  我认为最悲惨的事就是在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这是在书里第一章出现的一个镜头。泥潭有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都会遭受到灾难,泥潭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这泥潭里。人们有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但没有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我为此而感慨:那些是多么愚昧的村民呀!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顺应社会,顺应天意,认为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就是他们的悲哀!

  《呼兰河传》里有一个人物——年仅12岁的团圆媳妇,刚来时她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她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这样陌生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有一天,团圆媳妇要当众洗澡,要说洗澡,还不如称为烫澡。里面有一句形容团圆媳妇的话: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一个12岁的小孩能承受的住吗?终于,小团圆媳妇被村民折磨死了。

  《呼兰河传》,女作家萧红寂寞童年的一曲挽歌,呼兰河畔的一束风俗画。

热门文章

重点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