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 正文

论文红楼梦读后感

时间:2017/4/26 09:16 分类:读后感

  论文红楼梦读后感(一)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个男人的角度分析,我豁然开朗,这是嫉妒。我在隐隐之中对宝玉产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惭愧,但是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纨绔子弟的周围无缘无故的缠绕着数不胜数的美女而不心酸呢?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首先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爱情最纯洁了。从两小无猜,青梅出马,到长大后的坠入爱河。曹公简直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到,世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爱情故事诞生了。它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出现是那么纯洁,纤尘不染 。但是生不逢时的爱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词。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


论文红楼梦读后感(二)

  读完了《红楼梦》。不知为何心里酸酸的。在书中那种凄凉的氛围中,我常常伴随着人物的命运而落泪。为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为宝黛终究灭亡的爱情,为清高孤傲的黛玉的香消玉殒、红颜薄命,更为那些贾府里大大小小的丫头们。同样我为书中那些美丽的诗词、自然的笔风所折服,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这本书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也是关于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的悲剧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贵族大家庭的衰落和没落史。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柔中带刚的男子,由于贾府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他的性格深受影响,带着些许温柔的成分。同样是由于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们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

  贾宝玉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宝钗劝他读书,直接导致了他对宝钗的反感,与黛玉的亲近,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所以才会相爱,宝玉掀开盖头看到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并且得知黛玉已香消玉殒时,出家当了和尚。他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与封建社会进行抗争。

  林黛玉是我最爱的人物。黛玉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玻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的脱俗的美丽和气质。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她就像一个精灵,走进了荣国府,给这个被封建思想紧紧束缚着的大家庭带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她标致的长相,性格中独有的桀骜不驯,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使她显得那么纯洁高尚,卓尔不群。

  在整个大观园,只有宝玉是与她心心相惜的,正是这种相通的感情,使宝玉黛玉最终相爱,然而由于封建家长制,宝玉黛玉最终没有走到一起,听闻宝玉结婚的消息,黛玉最终**而亡。

  薛宝钗同样也是一个不逊于黛玉的美貌女子,她也是一个全才,她乐于助人真诚善良,由于从小受封建社会教育,她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也体现出了黛玉所没有、王夫人所欣赏的虚伪和世故。她常常劝黛玉,女子无才便是德,劝宝玉用功读书,可见她受封建思想毒害有多么深埃在贾府这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家庭中,一方面,她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对于不关自己的事情从来不管;另一方面她善于与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深得贾母的喜爱和丫鬟们的尊敬。

  我很多同学不喜欢宝钗,但是我却对她充满了深深的同情,明明知道宝玉和黛玉心心相通,彼此相爱,但是她仍然选择了听从家长的安排,嫁给宝玉,牺牲自己的幸福,到最后,黛玉病死,宝玉出家,宝钗过着自己痛苦的下半生。与黛玉相比,我认为她的一生更可悲,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被封建社会的教育残害至深,从来没有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我认为宝钗是书中最可怜、命运最悲惨的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悲惨的命运而终结的。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一同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逃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不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论文红楼梦读后感(三)

  泪是为谁落的?为何是辛酸泪?一本《红楼梦》写尽了悲欢离合,道尽了女性的悲惨命运。

  正因为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她牵动着我的心,让我一边赞叹她的才情,一边为她的命运担忧。就这样我读完了《红楼梦》。林黛玉成为了我最喜爱的红楼女性。

  在大观园里可称得上是美女如云,可她自有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美。清秀,优雅,还有些许孤傲。像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论文学修养这自然不输给众姊妹。其实林妹妹也是个热心肠的姑娘,只是她很少把她的热心,和善摆在桌子上供大家赞赏罢了。(m.lz13.cn)

  我一直很佩服她的文学修养。她的《咏白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联想丰富自然,堪称是佳句。她的诗总给人一种风流别致的美感。但也有深沉悲伤的。《葬花吟》中“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道出了人生青春的短暂,对未来时光无限的忧愁。“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唱出了高洁的志向,不屈的性情。每每读到这总在脑海里浮现出一个瘦弱的女子独自站在树旁轻声叹息,落花纷纷扬扬的和着她的泪花一起飘落。这落花的命运和她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她的见解是高于这个社会的,她的思想是先进的。可惜没有人去重视。只有一个宝玉和自己是知己。在这样的社会里又怎能让这个高洁的姑娘得到幸福呢?而这一切又岂是她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可悲!可叹!

  林黛玉算是曹雪芹塑造十分成功的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人们的心。没有人能否认她的美貌,很少有人不折服于她的才情,但总有一些人说起她的性格就用小心眼儿、刻薄、娇气来形容。我认为这有一些不公平。人们总会忽略她的身世,她现在所处的是怎样的一个家庭。一个孤儿,这是对她最真实地评价。我们还能要求她做到毫不设防的去关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吗?权势之争、家中亲人之间的争吵、主子和仆人之间微妙难言的关系等等,谁能保证这一切没有给她原本敏感的心带来负担呢?想想那个乐于教香菱学诗的黛玉,那个待紫鹃如同姐妹的黛玉,那个性情率真的黛玉。她的坚强让人感动,她的爱情和结局让人心痛。